商品經濟產生的經濟條件,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社會分工人們?yōu)榱双@取不同的物質資料,就要從事各種不同質的有用的具體勞動。
2、這種不同質的有用的具體勞動,一旦各自獨立,發(fā)展成為一個由屬、種、亞種、變種分類的多支體系,就表現為社會分工。
(資料圖片)
3、在社會分工體系中,每個生產者固定地從事某一具體勞動,勞動具有單一性和獨立性;各自不同的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出各自不同的產品。
4、同時,每個生產者的需求又是多樣化的。
5、2、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所有者,不能無償地占有對方的產品,彼此要取得對方的產品,必須通過等價交換,即把各自的產品作為商品來交換。
6、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經濟中,生產產品的勞動是私人勞動,生產的產品是私人勞動的產品。
7、這種獨立的互不依賴的私人勞動的產品,是作為商品互相對立的。
8、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中,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于不同的所有者,是由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各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的性質決定的。
9、各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是各種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不同經濟實體,它們之間也必須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發(fā)生商品交換關系,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
10、擴展資料:商品的本質在于交換,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勢,包括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11、生產不是為了自身需求而是為了交換來滿足自身其他需求。
12、交換的場所就是市場.從一開始零星的少量的交換,伴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交換的范圍和規(guī)模逐漸擴大.而勞動分工的出現(比如商人),更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因為分工的出現,人們需要交換來獲得自己所需要但沒有生產的商品.久而久之,人們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商品經濟的社會。
13、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
14、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曾有過的三次社會大分工,使生產具有單一性,生產的單一性與需求的多樣性發(fā)生了矛盾。
15、為了解決矛盾,互通有無成為必要。
16、但社會分工并不能決定相互交換的產品必須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也不能決定商品經濟的存在。
17、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
18、這個決定性條件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現而產生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
19、從事不同產品生產的不同財產權利主體,為了維護各自的經濟利益,在互通有無時,惟一能夠接受的方式,就是等價交換,這樣,產品便表現為商品,產生了商品交換。
20、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21、它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社會分工。
22、它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基礎。
23、因為社會分工,才提出了進行交換的要求,也才有了進行交換的可能。
24、社會分工的特征,表現為每一個勞動者只從事某種局部的、單方面的勞動,只生產某些甚至某種單一的產品。
25、而人們的需要或需求則是多方面的。
26、為了滿足多方面的需求,生產者便必然要相互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去交換自己不生產而又需要的產品。
27、這種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是商品經濟。
28、第二是所有權不同。
29、它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前提。
30、因為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才發(fā)生了交換行為。
31、可見,商品經濟既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又是私有制的產物。
32、在私有制的條件下,產品交換的雙方成為獨立的利益主體,成為經濟利益的對立面。
33、這就決定了雙方的交換不能是不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原則。
34、勞動產品的交換既然是等價的商品交換,那么,生產者的生產過程就成為以直接交換為目的商品生產過程。
35、謝謝~簡而言之,商品經濟的產生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社會分工第二,私有制的產生。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